你是賽伯人嗎?
什麼是賽伯人(Cyborg)?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的普遍性,人類自我意識的主體性可能面臨消逝的危機。簡單來說,你是否生活於電腦開機與關機的模式,你是否在網路上呈現多重身份,當在MSN交談中才是真實的你,實際上面對面說話反而是虛擬的你,若是這樣的話,你已經是一個賽伯人了。
Cyborg這個名詞主要是由Clynes & Kline接合Cybernetic Organism 兩個字元所創造出來,最初代表的意義是一種經過改造的人體,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可以在太空中,藉由身體的改造而自然的適應環境的變化,並械機具讓身體自由。換言之,是希望藉由軟體機器注入身體之中,進一步延伸人類的感官能力(李嘉維,2002)古典的Cybernetic概念主要是在研究組織秩序的控制上,然而80年代,Donna Haraway(1985)重新解釋Cyborg概念,它擺脫古典的機器體取向,重新塑造Cyborg成為充滿可能性的混生物。Haraway認為,借重Cyborg可以向所有二元論傳統作挑戰,創造一個自由自在地游移在多元認知中的全新個體。
聽完這些學者說的話可能會覺得複雜。總之,賽伯人Cyborg就是人類和機械的混生物,也就是藉由Haraway的重心詮釋的「生物體」。
更有許多中外學者對於「賽伯人觀點」的研究。
(一)Cyborg主體性的模糊
承如上述以「生物體」觀點所歸納的賽伯人概念,可以發現賽伯人強調動物、機器、人間的模糊,它的主體性呈現模糊的狀態,且許多研究發現賽伯人的社會最終還會進行邊界重塑的行為,就如同真實世界複製到虛擬世界般。
然而,在此可以確定的是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不會是一個統一的世界,它會隨著賽伯人的學習過程,最終走向區隔與分化。例如在虛擬角色扮演中,網上的性別並不像真實世界只有男、女之別,而是可能同時扮演男人、女人、中性、無性,這就是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分類上的不同,即便它仍多少受到真實世界的分類所影響,但 空間特性的不同而保持差異性。
Turkle(1995) 研究虛擬化身時曾提出,未來真實世界不過是電腦諸多視窗下的一個視窗而己,這也是一種模糊的表徵,虛擬與現實併排,難以分辨出孰重孰輕,只有使用者的心智在其中不斷跳躍、摸索。
(二)虛擬與真實下的多重自我
正如Haraway的觀點所認為,賽伯人所在的世界是虛擬真實與物質真實的混合體,這正符合即時通訊使用者的主體特質,現實(真實自我)與虛擬(線上自我)界線的模糊,使即時通訊使用者的本體可以朝向多重而異質化的發展。
特別是結合MSN 軟體的功能之後(如下述所歸納的個人化/客製化功能),那種虛擬與現實混雜下,創造了人們對於世界進行控制的美好想像,科技成為各種事物新的文化符號,讓人們以為透過意志的權力,可以實踐控制世界的夢想。
於是人們漸漸不與他人直接接觸,而以建構一個私我的世界,讓真實的事物都以〝再現〞的方式呈現 (Turkle,1984)。
此觀點解釋部份即時通訊使用者之所以寧可沈浸在虛擬世界的自我中,去想像真實世界的可能,而不願回到真實世界的人際互動中,去體驗實際人生的挫敗感。
(三)身體器官的外翻
以「生物體」概念解釋即時通訊使用者所具備的Cyborg性質時,除了Haraway所認為的主體邊界的模糊以及 Turkle 所認為可以帶來自我控制世界的美好想像之外, McLuhan的「媒介是人體感官的延伸」一說,也同時說明在虛擬世界中的MSN Messenger 使用者如何藉由功能上的操作,而改變真實世界所賦予身體上的限制,在虛擬空間中獲得解放與自由自在的自我可能性。
--
的確,面臨這些問題,使用網際網路頻繁的我們似乎開始對於自己的身分產生了動搖,或多或少也開始對於自己在網路上的多重身分感到迷惑,因為現實的自我相對於虛擬多面的認同,彷彿正逐漸的消失當中。
同樣的,成為一個網路賽伯人也具備著許多理想的部分,我們的確獲得比以往更便利的方式進行著活動。只是身為網路高度使用者而言,我們必須更謹慎的使用著網際網路,包括資訊來源、參加各類社群身分等等。目前網路上相當流行所謂的「交友」的系統,也就是網域提供網頁空間置放個人資料以及照片,讓原本的交友方式不同於過去人對人交談的方式,而是由網頁所記載的內容來互相認識,人際關係的拓展也因此有了新的突破。但換個角度觀之,如同前面所述眾多學者的擔憂,我們正使用著另一種形式在表達自我,也就是藉由網路的再現,重新詮釋自我,而那個現實中的自己,面臨著重要性逐漸消逝的危機,而賽伯人便不再樂觀,因為發展到達這一步的時候,人們可能只剩下生理上的人類可供辨識,而內在的精神已經與網路結合一體,轉變成全然的機械人,而非賽伯人了。
資料來源:
什麼是賽伯人(Cyborg)?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的普遍性,人類自我意識的主體性可能面臨消逝的危機。簡單來說,你是否生活於電腦開機與關機的模式,你是否在網路上呈現多重身份,當在MSN交談中才是真實的你,實際上面對面說話反而是虛擬的你,若是這樣的話,你已經是一個賽伯人了。
Cyborg這個名詞主要是由Clynes & Kline接合Cybernetic Organism 兩個字元所創造出來,最初代表的意義是一種經過改造的人體,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可以在太空中,藉由身體的改造而自然的適應環境的變化,並械機具讓身體自由。換言之,是希望藉由軟體機器注入身體之中,進一步延伸人類的感官能力(李嘉維,2002)古典的Cybernetic概念主要是在研究組織秩序的控制上,然而80年代,Donna Haraway(1985)重新解釋Cyborg概念,它擺脫古典的機器體取向,重新塑造Cyborg成為充滿可能性的混生物。Haraway認為,借重Cyborg可以向所有二元論傳統作挑戰,創造一個自由自在地游移在多元認知中的全新個體。
聽完這些學者說的話可能會覺得複雜。總之,賽伯人Cyborg就是人類和機械的混生物,也就是藉由Haraway的重心詮釋的「生物體」。
更有許多中外學者對於「賽伯人觀點」的研究。
(一)Cyborg主體性的模糊
承如上述以「生物體」觀點所歸納的賽伯人概念,可以發現賽伯人強調動物、機器、人間的模糊,它的主體性呈現模糊的狀態,且許多研究發現賽伯人的社會最終還會進行邊界重塑的行為,就如同真實世界複製到虛擬世界般。
然而,在此可以確定的是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不會是一個統一的世界,它會隨著賽伯人的學習過程,最終走向區隔與分化。例如在虛擬角色扮演中,網上的性別並不像真實世界只有男、女之別,而是可能同時扮演男人、女人、中性、無性,這就是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分類上的不同,即便它仍多少受到真實世界的分類所影響,但 空間特性的不同而保持差異性。
Turkle(1995) 研究虛擬化身時曾提出,未來真實世界不過是電腦諸多視窗下的一個視窗而己,這也是一種模糊的表徵,虛擬與現實併排,難以分辨出孰重孰輕,只有使用者的心智在其中不斷跳躍、摸索。
(二)虛擬與真實下的多重自我
正如Haraway的觀點所認為,賽伯人所在的世界是虛擬真實與物質真實的混合體,這正符合即時通訊使用者的主體特質,現實(真實自我)與虛擬(線上自我)界線的模糊,使即時通訊使用者的本體可以朝向多重而異質化的發展。
特別是結合MSN 軟體的功能之後(如下述所歸納的個人化/客製化功能),那種虛擬與現實混雜下,創造了人們對於世界進行控制的美好想像,科技成為各種事物新的文化符號,讓人們以為透過意志的權力,可以實踐控制世界的夢想。
於是人們漸漸不與他人直接接觸,而以建構一個私我的世界,讓真實的事物都以〝再現〞的方式呈現 (Turkle,1984)。
此觀點解釋部份即時通訊使用者之所以寧可沈浸在虛擬世界的自我中,去想像真實世界的可能,而不願回到真實世界的人際互動中,去體驗實際人生的挫敗感。
(三)身體器官的外翻
以「生物體」概念解釋即時通訊使用者所具備的Cyborg性質時,除了Haraway所認為的主體邊界的模糊以及 Turkle 所認為可以帶來自我控制世界的美好想像之外, McLuhan的「媒介是人體感官的延伸」一說,也同時說明在虛擬世界中的MSN Messenger 使用者如何藉由功能上的操作,而改變真實世界所賦予身體上的限制,在虛擬空間中獲得解放與自由自在的自我可能性。
--
的確,面臨這些問題,使用網際網路頻繁的我們似乎開始對於自己的身分產生了動搖,或多或少也開始對於自己在網路上的多重身分感到迷惑,因為現實的自我相對於虛擬多面的認同,彷彿正逐漸的消失當中。
同樣的,成為一個網路賽伯人也具備著許多理想的部分,我們的確獲得比以往更便利的方式進行著活動。只是身為網路高度使用者而言,我們必須更謹慎的使用著網際網路,包括資訊來源、參加各類社群身分等等。目前網路上相當流行所謂的「交友」的系統,也就是網域提供網頁空間置放個人資料以及照片,讓原本的交友方式不同於過去人對人交談的方式,而是由網頁所記載的內容來互相認識,人際關係的拓展也因此有了新的突破。但換個角度觀之,如同前面所述眾多學者的擔憂,我們正使用著另一種形式在表達自我,也就是藉由網路的再現,重新詮釋自我,而那個現實中的自己,面臨著重要性逐漸消逝的危機,而賽伯人便不再樂觀,因為發展到達這一步的時候,人們可能只剩下生理上的人類可供辨識,而內在的精神已經與網路結合一體,轉變成全然的機械人,而非賽伯人了。
我現在一天沒有電腦,一天沒有網路,我真的還不知道該怎麼生活呢?我真的是一個科技與網路的高度使用者。
其實,當你在閱讀這篇文章時,你可能就已經是一個賽伯人了。
--
--
資料來源: